2013年9月22日 星期日

我對中、港、台之比較(二): 地鐵/捷運

現今兩岸三地之大都會皆已興建城中的運輸鐵路系統,在中國大陸及香港稱為地鐵,在台灣稱為捷運。如果不算最早通車的北京地鐵系統,香港的地鐵算是最早落成的,然後是台北的捷運。及後改革開放,中國大陸城市也紛紛興建地鐵。大陸近年新興建的地鐵,我有乘搭過的包括廣州及武漢地鐵。這裡想比較一下兩岸三地的地鐵/捷運面貌,這應該是一面有趣的城市鏡子。

其實兩岸三地近年的地鐵/捷運硬體都有點互相模仿,例如大家都開始建月台幕門,只是台灣的是半蔽式,香港及大陸的是全蔽式。台北及大陸的單程車票也用圓膠幣,香港未來好像要改用這一種。但我發現有一點香港地鐵可能沒法跟大陸及台灣趨同,就是台北的捷運設有洗手間,而武漢的也有,香港則沒有,相信由於空間問題,未來也不會有。比較有趣的是看到武漢的地鐵站內有自助圖書館,不知多不多人用?

但地鐵/捷運的人文風景,就算硬體如何相似,還是會有落差。大陸地鐵人多擁擠是可以想像,特別是廣州的地鐵,在人潮高峰時乘搭,人擠人不用說,也曾遇到車廂內會有人吵架(應該就是因為太多人所導致)。而廣州地鐵轉乘也十分複雜,很多不能直接到對面月台轉乘,要走上走落,轉很多通道才到另一條線,好像不太人性化。

說到人性化,台北的捷運對行動不方便的人,可以安排志工幫忙帶領到月台上車,下車地點也有志工接車,十分人性化,這點我想大陸及香港現在還是做不到。我想殘障人士在大陸坐地鐵應該不太方便,因為廣州及武漢的車站很多出口都沒有自動電梯,而且人又那麼多,人性化設計其實還不太夠。另外,香港地鐵及台北捷運車廂座位都有優先座或博愛座給有需要人士(如殘障或孕婦),但廣州及武漢的則沒有。

乘搭自動電梯左行右站的做法在台北捷運已成習慣,但大陸還沒有,而香港則有時有,有時沒有,或許是因為大陸遊客多,成不了習慣(這不是偏見,是親身經歷)。

車資,我想香港的一定是最貴,雖然沒有精確計算,但香港的地鐵都定期漲價,相反台北捷運,我住台灣那麼久好像都沒有漲過價。大陸的也應該是算便宜的,我上次去武漢坐地鐵,最長途的也只是六元人民幣,已經可跨越長江(長途的可坐上一個小時)。在香港,這個價格是過不了維多利亞港的。不過,香港地鐵是以商業(上市)模式經營(縱然受管制),大陸與台灣的都是在政府高度干預下營運,盈利不是主要目的。

最後,三地的地鐵/捷運皆有自動售票機。當然,我有八達通及悠遊卡,在香港及台北就不用買單程票。但在大陸我就必須買。我在武漢也看到有類似的儲值卡,但用的人不多。上次去到一個商業旺站,回程時買票竟然用了十五分鐘以上排隊,真是又夠久,走運的是不用趕時間...